2017年11月30日星期四上午8:30-10:00,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李欣欣老师在嘉庚二203室分享了主题为职场欺凌现象: 基于欺凌者,受害者,旁观者视角的研究的演讲,主要内容是探究职场欺凌现象的原因和后果,并重点介绍了旁观者的幸灾乐祸模型。讲座参与者包括唐炎钊教授、白云涛教授、宋培林教授、李卫东教授、成瑾副教授、熊英子副教授、林澜副教授、刘潇肖助理教授以及对职场欺凌现象研究感兴趣的老师、学生。
刘潇肖老师首先致开幕词,欢迎李欣欣老师的到来,并对李欣欣老师作简短介绍。李欣欣老师在报告开始前,首先对自己的研究经历、领域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李欣欣老师展开讲座。李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接着李老师介绍了当前存在的一些欺凌现象的原因:1.从受害者的角度研究欺凌行为的危害:受到欺凌,员工会感到心理压力,从而把压力带到家庭中,引发暴力等一些行为。并阐述了欺凌行为对家庭,对组织的危害。2.能力强又不友好的员工更容易受到上司的欺凌,因为其对上司造成了威胁。3.欺凌者的负面经历也会造成欺凌现象。李老师指出研究欺凌行为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找到一些措施去应对。接下来李老师重点介绍了旁观者的幸灾乐祸模型。首先,李老师介绍了该模型的研究背景:压力视角和道义论视角,并指出这两个视角的局限性。接下来,李老师先对情绪的评价理论进行了讲解,内容包括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并根据情绪的评价理论提出了旁观者的幸灾乐祸模型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讲座后,李卫东老师和白云涛老师就此研究议题同李欣欣老师进行了积极的讨论,除此之外,李欣欣老师回答了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全场氛围激烈而热烈。这次主题为职场欺凌现象: 基于欺凌者,受害者,旁观者视角的研究的讲座,李老师向我们清晰地介绍了她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分享了她未来的研究计划:研究不同应对机制的有效性等等。最后,李老师简单介绍了另一项研究内容——工作不安全感和苛责领导:职场焦虑的中介作用及下属的调节作用。会后,几位老师和同学都参与了讨论并发表了各自独特的观点,现场观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