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星期四下午16:30-18:00,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终身正教授李平(Peter Liping)在嘉庚二203教室分享了主题为“悟性”的演讲,主要内容是从本土管理研究的视角,讲述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以及与阴阳思维的关联,进入一个与西方思维不同的整体性、动态性和非二元对立性的观察视角。讲座参与者包括宋培林教授、李卫东教授、成瑾副教授、白云涛副教授、刘潇肖助理教授、等多名老师、众多企业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以及与阴阳思维的关联感兴趣的师生。

讲座开始前,白云涛老师欢迎李平教授的到来,并介绍了李老师的工作经历和学术成就。紧接着,李老师开始了讲座,首先李平教授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李老师从西方研究的误区与弊端切入讲座,李老师指出,目前西方研究背离实践与教学,而且背离原创。因此,现在是东方对全球做出贡献的极佳时期,西方主流学术研究主要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而东方研究主要是受古中国文化的影响,两种主流文化之间印度和中东等地区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但是目前我们对中国古代思想理解并不深透,因此,我们应该找准本土研究的源头,用现代的眼光去改造体系。李老师指出,本土研究和实践均在于哲学,西方哲学特色为知识哲学,而中国哲学特色是智慧哲学。东西方哲学各有特色,但最终应该统一,西方不能够垄断哲学的话语权。然后,李老师从本土管理研究的视角,并结合哲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讲述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以及与阴阳思维的关联,带大家进入了一个与西方思维不同的整体性、动态性和非二元对立性的观察视角。最后,李老师指出本土研究未来仍面临很多挑战,思维方式是东方对全球贡献的最大困难,中国急需自身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本土研究任重而道远。

讲座主体内容结束后,在互动交流环节,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李平、李卫东、白云涛、宋培林等老师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深入探讨了本土研究的终极意义,讲座现场学术探讨氛围非常热烈。
这次关于“悟性”的讲座,李平教授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和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从本土管理研究的视角,讲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悟性思维以及与阴阳思维的关联,几位老师都参与了讨论并发表了独特观点,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