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新闻
首页 /  学院概况 /  系所中心 /  企业管理系 /  本系新闻 /  正文

企业管理系学术讲座之三十五——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真实:对社会学科主流研究范式的一个考察

编辑者: | 发布时间:2016-12-21

      20161216日星期五上午8:30-11:30企业管理系李卫东教授在成枫楼208教室分享了主题为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真实——社会学科主流研究范式的一个考察的演讲,主要内容是探究现有社会学科研究领域的不足,将具身主义引入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与方法。讲座参与者包括宋培林教授、杜兴强教授、何燕珍副教授、白云涛副教授、成瑾副教授、俞满娇助理教授、赖国伟助理教授等多名老师以及众多企业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李卫东老师在报告开始前首先对报告内所提及的社会学科和主流研究范式进行界定,并严肃提出现场学术讨论和探索的三个原则,包括求新原则、实事求是原则、事实清晰原则,让大家对于此次报告有了清晰的认知。随后,李卫东老师提出了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三大诟病,包括:传统主流范式概念的无身性,正在出现的范式概念的“模糊性”以及研究方法选用上的盲目性、大众性和功利性。基于此种批判,李卫东老师提出了基于波普的三个世界及其关系、柏拉图的理性世界、伯克莱的经验世界、孔德及其后来者的实证世界以及现象学者的存在主义基础之上的具身理论,并解释了具身理论下的世界层次,指出环境参数的变化会影响人对物的具象、对物的定义以及对物的态度。在介绍了具身主义之后,李卫东老师提出具身主义对社会学科研究本体论的四点启发:真实的世界是无相的,真实的世界以次第规定的方式呈现,真实的世界是整体的,真实的世界是变动不居;对社会学科认识论的五点启发:身体是认识的源头,肉体是认识的支撑,情感是认识的动力,思维是认识的展开,五官是认识的模具化;以模型的方式呈现了具身主义对社会学科研究方法论的启发。

       

最后,李卫东老师提出了具身主义对社会学者为学态度的启发,学者应当反对功利、反对教条、反对权威、反对民粹、反对羸弱,实现人格独立、体魄强健,提出学者永远的使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赢得了在座师生的一片掌声。
     
讲座主体内容结束后,在问答环节,在座老师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深入探讨了学术研究的终极意义,讲座现场学术探讨氛围非常热烈。
     
这次关于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真实——社会学科主流研究范式的一个考察的讲座,李卫东老师向在座师生介绍了具身理论,开拓了我们的研究视野,并探讨了研究的终极意义,几位老师都参与了讨论并发表了独特观点,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