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新闻
首页 /  学院概况 /  系所中心 /  会计学系 /  本系新闻 /  正文

“厦门大学会计学科教师与研究生系列Seminar"之十九专题报道

编辑者: | 发布时间:2017-11-29

20171128日,“厦门大学会计学科教师与研究生系列Seminar”之十九于下午3点准时举行。这次Seminar的报告人是会计系博士研究生鲁威朝,他与到场的会计系师生分享的论文题目是《会计信息可比性与行业内信息传递——对可比性经济后果内在逻辑的探讨》。
 

 

报告人鲁威朝同学首先说明了他的研究动机。会计信息可比性经济后果研究表明更高的可比性可以降低信息获取和加工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效率。这里面有一个内在的逻辑是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升促进了信息传递,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利用可比公司的信息。那么可比性的提升是否促进了信息传递?具体表现形式是怎样的?这在国内尚且是一个研究空白,并没有直接的实证证据。因此鲁威朝同学分享的这篇论文就对于会计信息可比性与行业内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接着鲁威朝同学回顾了目前已有的关于可比性和信息传递的文献,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思路。他提出,作为盈余公告外部性的一种体现,行业内信息传递表明某一公司的盈余信息对于投资者估计或判断另一公司的盈余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体现为当某一公司发布盈余公告时(公告公司),会对同行业另一公司的股价造成影响(反应公司)。从而提出了这篇论文的先验假设和主假设。先验假设是“盈余公告信息会在同行业中传递,公司发布盈余公告,会对同行业其他公司股价产生影响”,主假设是“可比性的提升可以促进盈余信息在行业内的传递。公司间可比性水平越高,反应公司股价对公告公司的盈余信息反应越强烈”。

在论文的后半部分,鲁威朝同学通过模型设定、样本选取与构建、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等一系列程序得出了实证结果:(1)中国背景下,盈余公告在行业内存在显著的信息传递效应,且体现为正向的行业效应;(2)可比性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盈余公告信息在行业内的传递。

在报告过程中,主持人张国清老师和与会的刘峰老师对鲁威朝同学的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也引发同学们关于报告内容的讨论与思考。